WFU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黴菌性鼻竇炎的分類

作者: 黃毓雯




黴菌性鼻竇炎,跟病毒性、細菌性鼻竇炎相比,相對少數。黴菌其實存在在我們日常環境中,根據研究,健康人的鼻腔採檢,也可以分離出黴菌。那麼,為什麼會有黴菌性鼻竇炎的產生呢?


目前對於黴菌性鼻竇炎的了解,認為同樣的黴菌碰到不同病人(宿主)的免疫狀況,會形成不一樣的臨床狀況、不一樣的疾病嚴重程度。換句話說,黴菌性鼻竇炎,可以說是一種疾病的統稱,次分類可以分為侵入性非侵入性侵入性黴菌性鼻竇炎又分為急性、慢性、慢性肉芽性三種;非侵入性黴菌性鼻竇炎可以分成過敏性黴菌鼻竇炎黴菌球


我們下一次就來談談非侵入性黴菌鼻竇炎!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過敏與慢性鼻竇炎之間的關係

 作者:黃毓雯


過敏性鼻炎到底會不會影響慢性鼻竇炎的產生?病患時常會問我這個問題。

過敏性鼻炎,會造成鼻黏膜腫脹以及鼻腔分泌物無法藉由鼻腔黏膜的纖毛順利清除,因此,對於慢性鼻竇炎的發展,可能有重要的影響,但是,過敏是如何介入慢性鼻竇炎的的病生理機轉,目前專家們仍沒有共識。


慢性鼻竇炎的病患是否都有過敏體質?

目前對於過敏在慢性鼻竇炎的流行病學也是無法有共同結論,在2014年一篇系統性綜述及綜合分析中,篩選9篇研究探討過敏與慢性鼻竇炎無併鼻息肉之間的關聯性,其中4篇文獻顯示兩者有關聯性,5篇則顯示兩者之間不具關聯;而在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研究中,18篇文獻裡的10篇顯示兩者具有關聯。這篇研究得到一個結論:過敏在鼻竇炎無併鼻息肉與鼻竇炎併鼻息肉的角色仍然有所爭議。


過敏的減敏治療,是否對於慢性鼻竇炎也有療效? 

目前針對這一類型的研究,說服力都不足以支持慢性鼻竇炎的病患常規使用減敏治療。但是,減敏治療確實可以改善過敏的現象,而過敏性鼻炎跟慢性鼻竇炎又有許多類似的症狀,因此,面對難治性的慢性鼻竇炎,減敏治療也許可以納入處置的一部分。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急性鼻與鼻竇炎

作者:黃毓雯 



許多病患來到診間,都會問:「醫生,我感冒鼻塞流鼻水好幾天了,這幾天還會頭痛,我是否需要吃點消炎藥?」


我們來談談,急性鼻與鼻竇炎的形成原因、如何診斷還有治療的建議。


急性鼻炎與急性鼻竇炎,兩者都是一種影響鼻腔/鼻竇的發炎性疾病,持續的時間在12週以內。之前的文章已經有簡單解釋鼻及鼻竇炎的分類方式,還沒閱讀的可以點閱以加深了解。


症狀為何?

症狀上,必須具備兩種以上鼻部的症狀(包含了鼻塞、鼻腔分泌物、臉部脹痛以及嗅覺異常),其中,有一項症狀必須是鼻塞或是鼻腔分泌物。特別注意的是,鼻腔的分泌物可以是往前流,或是往後的鼻涕倒流。

在小朋友族群,如果出現鼻塞、有顏色的鼻腔分泌物、咳嗽之中兩種以上症狀的時候,也應該要考慮,有急性鼻及鼻竇炎的可能。


分類為何?

急性鼻及鼻竇炎的急性鼻及鼻竇炎的感染病因,可以是病毒、細菌、或是黴菌,但是最常見的,還是以「病毒」引起為最多。我們可以依照病源以及症狀的時序,將急性鼻與鼻竇炎分成三種:急性病毒性鼻及鼻竇炎急性病毒感染後之鼻及鼻竇炎急性細菌性鼻及鼻竇炎

急性病毒鼻及鼻竇炎,就是平常說的感冒,通常症狀發作持續10天以下;如果症狀持續超過10天或是說5天後反而更惡化,就有可能是急性病毒感染後的鼻及鼻竇炎。第三種是急性細菌性鼻及鼻竇炎診斷上必須具備三個以上下述的五個條件

(1) 發燒超過38度

(2) 疾病有逐漸好轉時又開始惡化

(3) 單邊性疾病

(4) 嚴重的局部疼痛

(5) 抽血的發炎指數升高



一般來說,急性病毒性鼻及鼻竇炎的發病率很高,急性細菌性鼻及鼻竇炎較為少見,大約佔急性鼻毒性鼻與鼻竇炎0.5-2%。


為什麼會得急性鼻/鼻竇炎?

比較常被病患問到,過敏性鼻炎病患是否容易產生急性鼻與鼻竇炎?這個問題可說是大哉問,目前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有關於急性鼻與鼻竇炎的誘發因子,包含了潮濕的環境、異常的鼻腔解剖構造、先天或是後天造成的鼻腔黏膜纖毛受損、抽菸、齒源性感染等。


最後,我們回到一開場的問題,到底需不需要吃消炎藥? 

對於急性病毒性鼻與鼻竇炎,主要針對症狀治療,在歐洲鼻科醫學會鼻竇炎指引(EPOS 2020)建議,嚴重的鼻塞或是鼻分泌物可以使用抗組織胺、去充血劑,疼痛緩解可以使用止痛降溫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至於急性病毒感染後的鼻與鼻竇炎,可以使用類固醇類的鼻噴劑改善症狀,但這個時期的疾病通常屬於自限性,所以是否需要用藥,還是可以依照症狀嚴重程度決定。

真正需要使用的藥物(抗生素)治療的,就是那少數的急性細菌性鼻與鼻竇炎,以成人來說,症狀治療以及抗生素治療對於症狀及徵象是有幫助的。



聽起來急性鼻與鼻竇炎好像不太會影響生命安全,但是,急性細菌性鼻與鼻竇炎還是會有可怕的併發症會出現,比例雖然不多,每年約百萬分之三。併發症可分為:

(1) 眼眶併發症(60-80%)(兒童較常發生)

(2) 顱內併發症 (15-20%)

(3) 骨頭/骨髓併發症(5%) 

因此,當有以下症狀時,一定要先排除併發症的可能:眼眶周邊水腫/紅腫、視力下降、複視、嚴重頭痛、額頭腫脹、意識出現問題


小結: 急性鼻與鼻竇炎多半屬於病毒感染,症狀嚴重時再尋求藥物幫助即可,少部分才會變成細菌性感染,需要吃抗生素治療疾病。此外,必須優先排除併發症的發生,及時的治療才會有好的預後。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2022 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 秋季研討會 歡迎顏整同好一起共襄盛舉

作者:黃毓雯




2022年10月1日-2日,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將舉辦2022年第33屆秋季學術研討會,此次將在中國醫藥大學舉辦。除此之外,10/1早上還有眼整工作坊,由美麗線時尚診所醫師指導。






過去在住院醫師的階段,花很多的心力在照顧病患、學習耳鼻喉科相關疾病,因此那時覺得顏面整形離自己很遙遠,很幸運在主治醫師階段能有很多機會可以參與研討會以及工作坊,延伸自己的專業領域,也希望能嘉惠到更多病患。


歡迎有志顏面整形領域的醫師同好的參與!



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鼻炎、鼻竇炎的定義與分類

作者:黃毓雯






鼻科門診常常聽到病患向我說:「醫生,我長年鼻塞、流鼻水,有鼻竇炎很久了都醫不好,是不是需要開刀?」


首先我們要先釐清楚鼻竇炎與鼻炎、急性與慢性的定義,再來討論後續的治療方針。



臨床上,成人的鼻炎或是鼻竇炎都是指鼻腔與鼻竇黏膜的發炎,單純靠病人的主訴有時候確實很難區別。


醫師在診斷成人鼻竇炎時,須包含主觀症狀以及客觀證據兩個部分。主觀指標性症狀包含了鼻塞、黃膿鼻涕、臉部脹痛、嗅覺異常等,若有兩個以上上述的症狀(需包含鼻塞或黃膿鼻涕其中一項),則符合了主觀症狀上的標準;客觀檢查主要是以經鼻內視鏡或是鼻竇電腦斷層為主,若內視鏡下發現鼻息肉、黃膿鼻涕、或是鼻腔黏膜腫脹,或是電腦斷層有鼻竇內黏膜增厚、鼻竇蓄膿等證據,則符合了客觀證據上的標準。小朋友比較不容易有鼻竇炎(畢竟鼻竇在兒童期尚未完全發育),但是在診斷上,其實邏輯相似,須符合主觀症狀與客觀證據才可以確立鼻竇炎的診斷。


搞清楚了何謂鼻竇炎,我們來說說急性與慢性的差別。




歐洲鼻科醫學會於2020年提倡的鼻及鼻竇炎臨床指引中,將鼻竇炎「依照持續的時間」,定義為急性、慢性、以及反覆性急性鼻竇炎三種。簡單來說,急性,症狀小於12週;慢性,症狀大於12週;當一年內出現四次以上急性發作,但其餘時間都沒症狀的,就定義成復發性急性鼻竇炎。


鼻竇炎的分類也絕不僅僅靠持續的時間作為急性、慢性、與復發性。以慢性鼻竇炎為言,過去會簡單依照「息肉有無」一分為二,但近年,專家們將慢性鼻竇炎先依照「有無明確病因」分為原發性、續發性兩大類,接著,再依照「病生理機轉的概念」做次分類。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為何要將慢性鼻竇炎分成這種多分型?最主要的原因便在於,雖是慢性鼻竇炎,但每個人治療的效果不一定相同,換句話來說,每一種慢性鼻竇炎的背後,致病原因可能不盡相同,如果可以將疾病作更細膩的分類,才能為病人找到更適合的治療方式。


我們下次再來談談鼻竇炎的各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