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毓雯
55歲的李先生是名大眾運輸工程人員,近年來反覆性受鼻涕倒流、雙側鼻塞、咳嗽之苦,最近上呼吸道症狀已經嚴重影響到睡眠品質,起初他以為是感冒,但多次求助診所服藥後,症狀時好時壞,甚至出現臉部壓痛、鼻腔內聞到異味的現象。診所醫師安排李先生轉診至醫學中心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最後確診為雙側慢性鼻竇炎,醫師隨即安排鼻竇內視鏡手術,術中發現雙側鼻竇除了有鼻蓄膿情形,還有黴菌球的滋長,術後複檢鼻內傷口逐漸恢復,症狀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35歲黃先生是位單側眼盲的視障朋友,兩個禮拜前產生輕微感冒症狀,一開始不以為意,至藥局購買成藥服用後,鼻塞、流鼻水的症狀有輕微改善,然而就在某一天的傍晚,他發現眼睛怪怪的,眼前像是被蒙上一層陰影,他趕緊到醫學中心急診求診,檢查結果疑似單側急性鼻竇炎引起的眼睛併發症。當夜耳鼻喉科醫師進行緊急鼻竇內視鏡手術,術後黃先生可視眼的視力恢復至正常。
一、 鼻竇炎的診斷
Q1: 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在症狀上該如何區分?
感冒、過敏性鼻炎以及鼻竇炎都可能會有鼻塞、流鼻水的症狀。三者的差異,感冒屬於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的症狀除了鼻塞、流鼻水、打噴嚏之外,還可能會合併喉嚨痛、發燒、肌肉痠痛、活動力下降等系統性症狀,通常需7至10天才會緩解;過敏性鼻炎的致病機轉是人體內免疫球蛋白誘發性的過敏反應,主要的症狀為水狀的鼻涕、打噴嚏、鼻子癢、眼睛癢、以及鼻塞。至於典型的鼻竇炎症狀,則是鼻塞以及黃膿的鼻涕,可能合併兩頰或是前額頭的悶脹痛感或是嗅覺異常的症狀。
Q2: 鼻竇炎有分種類嗎?該如何診斷?
根據歐洲鼻科醫學會於2020年發布的慢性鼻竇炎治療指引,依照發病的情形可以將鼻竇炎分為急性鼻竇炎(症狀持續小於4週),反覆性急性鼻竇炎(急性鼻竇炎一年發作超過4次)以及慢性鼻竇炎(症狀持續超過12週)。大部分的急性鼻竇炎都屬於病毒感染,而少於2%的病患會進而引發續發性的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圖一示);慢性鼻竇炎按照內視鏡下檢查結果可以略分為慢性鼻竇炎合併/未合併鼻息肉,病因部分可以分為原發性,或是續發性的慢性鼻竇炎(齒源性、黴菌性等)。簡單來說,鼻竇炎的診斷,主要是依據病患的臨床症狀以及病史,必要時搭配內視鏡以及電腦斷層掃描進一步確認可能病因。
Q3: 鼻竇炎危險嗎?為何有人會影響意識或視力受損?
多數急性鼻竇炎是屬於單純鼻腔疾病,透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得以緩解,少部分會進展成為慢性鼻竇炎甚或是引發嚴重、非典型的症狀,引發生命危險。常見的急性鼻竇炎併發症包含三個部位:
顱內:腦膜炎、硬腦膜下囊腫、海綿竇症候群導致頭痛、意識混亂、神經學檢查異常
眼眶:周邊眼眶紅腫痛、複視、視力受損
額竇:嚴重前額水腫、脹痛
二、 鼻竇炎的治療
Q1: 藥物治療鼻竇炎有效嗎?
並非所有的鼻竇炎都需要開刀,急性鼻竇炎的治療,在適當的藥物治療後,多半都能緩解;而針對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在綜合的評估病患臨床症狀及檢查結果後,可以先考慮藥物治療搭配鼻沖洗輔助,目前最主要具有治療效益的藥物為類固醇類鼻噴劑。若藥物治療無效或是有其他眼睛或腦部併發症產生時,便需要手術的介入。
Q2: 哪一些人需要做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慢性鼻竇炎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者
明顯的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或是鼻部構造異常者
黴菌性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合併眼睛或是腦部的併發症
Q3: 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是甚麼?
隨著內視鏡的發展,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流手術即所謂的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顧名思義,是利用內視鏡將發炎病變的組織移除,重建鼻竇開口的通暢,恢復鼻竇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與傳統手術方式最不同的在於它是一種微創手術,不會在病患顏面部或是口內留下傷口,另外,近年來手術導航系統的引進,也可以協助手術的進行,減少術中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及相關風險。
Q4:手術過後是否就能完全痊癒?要如何預防鼻竇炎?
預防鼻竇炎常聽到的方法很多,但最有效預防鼻竇炎方式就是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除此之外,國際間各耳鼻喉科醫學會或是研究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相關學術單位都認同,慢性呼吸道疾病包含鼻炎、慢性鼻竇炎或是氣喘等彼此都相互影響,也因此,針對此類高風險族群,平時需好好控制呼吸道疾病,降低上下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慢性鼻竇炎,特別是雙側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患者,除了定期門診追蹤,術後輔以類固醇類鼻噴劑及鼻沖洗的護理,更是預防鼻竇炎復發的重要關鍵。